創業的道路上那些“坑”
2018-05-04 | 瀏覽次數:3924

  我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仿佛不經歷幾次失敗就不足以談創業。很多大學商學院因為常常教授“成功”案例,一度受到批評。而馬云一手創辦的湖畔大學確立了一個核心理念,就是教學員那些在企業經營中的“失敗”。

  按照馬云的說法,成功各有各的路徑,幾乎無法復制,而失敗卻大都相同。我們沒必要為了獲得經歷而不去避免失敗。對于創業者而言,知道創業中的那些“坑”有助于更早取得成功,少走彎路。

  1、學會拒絕誘惑

  創業者會面對很多誘惑,要么急于尋求資本,要么放棄業務尋求短期收益等。

  美國心理學家馬塞爾·金斯伯恩曾提到一個動物界的現象:在密克羅尼亞的水域中有一種吃小魚的大魚,當住在洞中的小魚出來覓食時,大魚就去吃它們。但小魚們也很聰明,大魚剛準備開始吃時,小魚會立刻退回洞中。怎么辦呢?大魚的做法是,當一群小魚出現時,它不急著去吃,而是很快地游過去,用身體擋住洞口,小魚無法立即退回洞口,這樣大魚就能從容進食了。

  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發是,為了實現一個好的商業想法,就不要急著采取容易、顯而易見但無效的做法,給自己一些時間想出更好的辦法。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是理智的跳躍,它往往是不斷拒絕誘人的選擇結果。

   2、企業上市太早并不是好事

  公司核心業務沒有特別穩固之前,太早上市會導致過早追求財報。很多公司上市后才理解什么叫被華爾街綁架,追求短期利益,把掙來的錢交給投資者,最后剩下一地雞毛。

  很多人沒有抗拒誘惑,認為上市是成功的標志,選擇了快速上市。結果上市以后,發現帶來的壓力非常大。上市無所謂早晚,影響你的不是上市與否,而是自己的心態。

  3、過早上市終結了擴張的野心

  集富有限公司是日本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投資機構,投資了近4000家公司,包括軟銀、無印良品的母公司。

  集富有限公司的CEO豐貴紳一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說:“日本比硅谷落后了大約25年,原因是日本企業家過早地放棄了他們的雄心抱負,讓企業過早上市。”發現這一點后,集富調整的投資策略就是降低投資企業數量,提高投資金額,讓這些初創企業能保持長時間不受干擾的狀態。

  4、無錢創業與成功

  對于創業者來講,只有沒有拿到錢,還覺得能夠把這個事做起來的時候,這個事情才是靠譜的。如果總是抱著找VC(VentureCapital,風險投資),有這個錢才能干事情,那基本上你的創業項目就很難成功。套用一句話說:“靠錢才能做的事,那都不是事。”

  5、創業不能只關注高大上

  很多創業者容易陷入這樣的思維誤區:只關注高大上的東西,以為只有滿足了精英階層的需求才能成功,忽視了底層的需求。

  社會精英階層長期生活在小圈子里,把自己的小世界當成了世界的全貌,然后主動忽視甚至有意回避一些顯而易見的事實。

  比如說,在2016年中國手機市場上,OPPO和VIVO手機占據了前兩位,讓很多投資者覺得驚訝。其實這兩個品牌前些年在三四線城市已經有很好的銷路,只不過它們的商業模式是傳統廣告結合線下門店,影響力不在精英階層的視野里。還有“快手”這類直播APP,在底層有著巨大的流量,卻被很多互聯網大佬忽略,發現時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

  6、頂住“傻帽窗口”期

  創業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很多創業者剛創業時,都會有一個被很多人不看好的階段,這段時間可以稱之為“傻帽窗口”期。在這一段時間里,周邊的人都覺得你的商業模式非常不靠譜,未來沒前途。甚至有些人會在背后笑你是傻帽,做著一個明知沒有前途的糊涂事。

  這段時間,創業者要沉下心來,找各種機會去積累用戶、不斷試錯,并創造出一定的競爭壁壘。英雄閃耀時,人們才會反過來看你的當初也照樣是非比尋常。

  7、學習那些偉大公司的早期

  不要以為那些偉大公司一開始就是偉大的,或許他們早期比你創業時更慘。了解他們是如何走出來的,才是你應該好好去學習的。比如早期的谷歌就跟今天的創業公司一樣,很難招到優秀的人。

  那時候,恰恰是那些并非“最優秀”的人,帶領谷歌獲得了爆發性的成功。因為谷歌獲得了成功,后來才吸引了越來越多優秀的人。馬云曾經開玩笑說,“早期的阿里巴巴去招人,基本上街上只要是看到能走路,不是殘疾的人就招了。”

  因此,你要學微軟,就要學30年前的微軟;學蘋果,就要學1997年的蘋果;學谷歌,就要學剛剛創業時的谷歌,那種艱難下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8、創業精神的五個誤區

  著名雜志《經濟學人》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了人們對創業精神存在五個理解誤區,我這里適度解讀一下:

  ◆第一個誤區是創業者都是孤獨者。

  人們認為,創業者往往是獨自與充滿敵意的世界抗衡的巨人或者是在閣樓里發明改變世界、反社會技術的怪杰。但事實上,創業者可能只是比普通的企業人士更有主見以及更加自戀而已。

  ◆第二個誤區是認為大多數創業者都是年輕人。

  但事實上,也有很多年長的創業者,他們可能經驗更加豐富,能調動的資源也更多。像中國的任正非、柳傳志、宗慶后、馬云等這些人,創業的時間都很晚,這并不妨礙他們的成功。

  ◆第三個誤區是創業精神主要是靠風險資本推動的。

  事實上,大多數新創企業是通過個人舉債籌集資金的。比如,谷歌在拿到風險投資之前,兩位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為啟動公司已經從親戚朋友處募集了100萬美元。

  ◆第四個誤區是創業者必須設計出改變世界的新產品。

  事實上那些最成功的創業者注重的是流程,注重的可能是小創新。

  ◆第五個誤區是創業精神與大公司不兼容,必須離開大公司才能實現創新。

  但許多大公司通過各種方式也在維持創業精神,比如谷歌、3M等公司仍然在源源不斷的推出創新產品?!?/span>

  9、創業的浮夸

  2015—2016年是這些年來,中國創業浪潮最兇猛的兩年,很多學生都在教室里面坐不住了。這兩年,中國一共涌現出了2萬~3萬個創業孵化機構(名字有的叫咖啡、空間、工場等),但是大部分是在雙創口號下充當了“二房東”的角色,靠政府補貼過日子,跟真正的創新創業關系不大。而在這些孵化機構中的企業,掛羊頭賣狗肉者不計其數。來一波,去一波,漸行漸遠。

    阿里加時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服務得平臺,核心宗旨就是讓天下創業成功更簡單!

掃描二維碼
關注阿里加微信公眾賬號
微博二維碼